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院新闻

创新“上挂”轮训新机制 提升基层协同诊治能力

四月芳菲,医疗改革再添新章。49日,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迎来一批特殊“学员”---来自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基层医务人员,他们带着临床实践中的困惑与期待,正式开启为期六个月的“充电之旅”。

本次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员“大轮训”是医疗人才建设的双向奔赴,更是南岸区分级诊疗改革的重要落子。南岸区紧密型医共体在前期管理帮扶,派遣挂职院领导、科室负责人、专家、业务骨干、“师带徒”6大人才“下派”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上挂”培养模式,提升区域内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聚焦药学、检验等紧缺专业,采取“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帮助学员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首日培训中,医院医务科、教培办围绕制度规范、纪律要求及保障机制进行专题培训,检验科、药剂科等临床科室现场演示标准化操作流程,为后续跟岗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来自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曾医生难掩期待:“基层最缺的就是规范化的诊疗技术和前沿知识,这次轮训就像及时雨,帮助我们扩展知识面,教给我们实用技能”。自2025年开始,紧密型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陆续派出25名医务人员参与轮训,涵盖药学、检验、放射等专业,稳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医务科对轮训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教育培训办公室对轮训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8bd2da851c9e8e19e5a7f09ba0a8e09

▲检验科对轮训人员进行入科培训

此次“大轮训”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的关键举措。通过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基层医疗机构既能“接得住”上级转诊患者,又能“守得好”群众健康防线,真正实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康复善管”的医改目标。

 

(供稿审稿: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