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896年

英国基督教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樊立德在重庆渝中区木牌坊(今民族路88号)创办私立重庆仁济医院。医院初建时拥有一幢三层、约400平方米的业务楼房以及一些附属建筑,设有内科、外科和妇产科,共配置40张病床,提供普通外科手术、妇科治疗、难产手术和新法接生等服务。

1910年

加拿大英美会接办重庆仁济医院,樊立德继续担任院长,负责医院全面工作,并添置了一批医疗新设备,开展新的诊疗技术。

1925年

重庆仁济医院创办仁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34年

南岸新院大楼落成,护校、各科门诊室、手术室、生产室等均迁入新大楼,共设病床100张。原木牌坊院区改做门诊治疗所,留有病床40张,收住急诊及产科病人。

1938年

10月,武汉沦陷前夕,汉口博医卫生技术学校华理达女士带领两个班赴重庆仁济医院继续办学,接管医院检验工作,开展血液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检验水平位居当时西南之冠。

1939年

医院被重庆空袭救护委员会指定为重庆第五重伤医院,设50张病床专门收治被炸伤人员。

1948年

梁正伦从加拿大购回镭锭200毫克及救护车一部(重庆第一部红十字救护车)。梁正伦、冯耀先将镭锭试用于鼻咽癌及唇癌治疗,是重庆地区最早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之一。

1951年

1月,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事代表蔡步云接管医院。6月,重庆市卫生局正式接管重庆仁济医院,仍沿用重庆仁济医院的院名。

1953年

6月,医院正式列入重庆市级公立医院,更名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1961年

9月,成为重庆医学院教学基地。

1983年

泌尿外科用鲜精成功为男性不育夫妇中的女方人工授精。建立人工精子库,用库精作人工授精获得成功,这在西南五省区属第一例。

1997年

4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由重庆市卫生局移交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管理。

2002年

3月,医院(位于南岸区仁济路24号)的住院部大楼竣工。

2008年

1月,医院(位于南岸区仁济路24号)的门诊综合大楼开诊。

2011年

8月,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20年

1月26日至2月24日,医院先后组织五批共计44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孝感市中心医院及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

10月31日,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新院区位于南岸区望溪路121号,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200张。项目设计依据“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拟将医院打造成为“国际化、智慧化、园林式、高品质”的区域一流美丽山水园林式大型综合医院。

2024年

7月,医院与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重庆市健康资源创新研究院签署框架协议,共建重庆仁济国际医学中心。

2024年

12月,医院成为重庆大学附属医院,冠名为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