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初,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率先在老年医学科、心胸外科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为患者照护模式带来全新变革。
“无陪护病房”,也被称为“免陪照护服务病房” ,并非意味着患者无人照料。实际上,这里配备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他们会为住院患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难题,让患者住院不再过度依赖家属贴身陪护。
在服务架构上,“无陪护病房”采用“医生 - 护士 - 护理员”三位一体的团队服务模式。即由1名管床医生、1名责任护士搭配2 - 3名护理员组成服务小组,共同负责一组住院患者的诊疗与照护工作。同时,病房还为患者配备了智能穿戴呼叫系统,真正实现“一键呼叫、实时响应”,全方位保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在收费方面,实行分级收费制度,一级照护对应一级护理,费用为180元/天;二级照护对应二级护理,费用为140元/天;三级照护对应三级护理,则无需额外收费。
自4月初试点开展以来,“无陪护病房”已累计接待患者30余人次。凭借优质、贴心的服务,该模式收获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与赞扬,切实提升了患者的住院体验。
医院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无陪护病房”的服务质量与效果,医院专门组建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医院书记、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护理部、医务科、后勤保障部、营养科等多科室负责人协同参与。各部门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并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免陪照护服务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员管理制度》《护理员岗位职责》《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评价表》等,为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筑牢制度根基。
据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英介绍,首批投入“无陪护病房”服务的10余名护理员,均持有健康证以及省级及以上护理员培训合格证。在上岗前,他们还经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后续,医院将持续优化“无陪护病房”的管理模式,深化护理员培训考核体系。同时,根据患者实际需求,稳步扩大“无陪护病房”的试点规模,不断提升医院多元化服务患者的能力,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