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患者实施了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患者男,61岁,10月前因确诊食管癌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pTNM:T3N1M0 ⅢB期),术后行辅助化疗3周期,此后未行治疗及复查,1月前,患者出现声音嘶哑,8月1日入院行胸部CT提示纵隔内环状强化淋巴结,提示转移可能性大。杨龙主任查看病人及详细阅读胸部增强CT片后分析4L淋巴结明显肿大,大小约16mm×18mm,声嘶考虑该淋巴结转移累及喉返神经所致,为进一步评估,决定为其实施EBUS-TBNA。
在杨龙主任医师指导下,由赖光湖主治医师实施检查。术中超声支气管镜扫查发现左下气管旁见一淋巴结低回声,不均质,大小约15mm×17.5mm,血供较丰富,于21G穿刺针穿刺3针送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操作过程顺利,历时约20分钟,检查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术毕穿刺点未见明显出血,检查结束后自行返回病房。
关于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重庆市目前仅陆军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部分附属医院及我院在开展。超声纤支镜外径6.9mm,较电子气管镜4.0mm外径明显增粗,舒适度较差,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检查。但与其他开展医院不同的是我科借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方式,无需静脉麻醉镇静镇痛,检查过程中患者能清醒的配合检查,舒适度较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对(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恐惧。
我院心胸外科在周一至周五全天常规开展EBUS-TBNA,其主要适应症为:肺内/纵隔肿块(淋巴结)的诊断;肺癌病人淋巴结分期(术前分期、术后评估、化疗重新分期);食管癌(了解食管与气管关系)等。
(心胸外科供稿 党办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