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志愿服务活动

  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有时候是等不了“120”的,比如气道异物完全梗阻、心脏骤停等,4~6分钟后,心跳就会停止。

  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近日,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简称市五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涂山镇仁济路社区携手开展“救在身边丨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救在身边——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施救者用双手轻拍患者的双肩,俯身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唤:“先生(女士),您怎么了,快醒醒!”

  “如果患者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

  “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用 “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判断时间约10秒。

  如果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提示发生了心搏骤停”。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拨打120或辖区居民就直接拨打市五院急救电话023-62876999,在呼救的同时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施救者首先暴露患者胸部,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心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 厘米,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

  培训现场,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陈在荣、主治医师程跃、创伤外科副护士长刘洋等市五院仁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操作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见急救内容。

  手把手指导现场群众,在“模拟人”进行实操演练,让大家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


  仁济志愿者介绍心肺复苏术操作要领


  “今天的急救知识很有帮助,如果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也晓得了急救应对的方法。”社区居民刘孃孃说道。

  本次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自救、互救能力,使居民掌握了正确的应急救护方法,市五院仁济志愿服务队一直在行动。